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傳言中的抗癌中藥

傳言中的抗癌中藥
三萜類化合物的作用
林鉅超中西醫師
目前市面上炙手可熱的草藥以牛樟芝為第一位,其次是中藥材的冬蟲夏草,再者牛黃、麝香等。每次這種時尚藥物(Fan herb),經過有心人的刻意包裝與推廣似乎有一定的週期,平均5-6年推出一種,其中能經過淘汰立於不敗地位的或淪為「健康食品」,或成為西藥萃取的高價藥物,如:紫杉醇(提煉自植物紅豆杉),這些都是藥物與健康食品市場的寵兒。
在此之前的多數競銷藥物,如紅刺楤、明日葉、白鶴靈芝、靈芝、都是較少毒性與副作用的,倒是如:辣木、火巷(金剛纂)、水半夏、八角蓮等含有劇毒的中草藥(因為含抗癌有效成份「三萜類化合物」,而被誇大渲染,從網路購物都可輕易買到),其造成的危害病患往枉不知,終究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門診上有病患因大腸癌拒絕就醫,服用上述藥物,於3-6個月間轉變為腎功能衰竭,腫瘤未縮小但有局部侵犯,病程未改善也無明顯惡化,但賠上腎臟機能卻是冤枉。其實中藥或草藥(尤其是上述特殊藥物)多含有一定成份的抗癌效果,但也有必須去除的有毒成份,與有效成份的劑量控制。正如進行化學治療會有一定機率的神經、血管、皮下結締組織、肝、腎等毒性。私自服用未經處理的有毒藥材,這種盲信廣告與推銷的行徑誠屬不智。
醫學是在進步的,統計上較低的存活率,或許從中醫或中西合醫的方法能取得一定的改善。在藥物的提煉技術與克服毒副反應,事前的防範與治療期的追蹤可減少許多無謂的傷害。
◎化學治療併用中藥的可行性
這是取自【福建中醫學院學報,171(2007/02)P. 37-39】的摘要,探討
【小金丹對5-FU治療肝癌的減毒增效作用】,研究者觀察小金丹對5-Fu的減毒增效作用,採用白細胞計數方法計數模型小鼠的白血球(WBC)、寫色素(Hb)、血小板計數(PLC)及骨髓有核細胞,結果發現小金丹對5-FU具有減毒增效作用,5-Fu加小金丹組與5-Fu組相比,腫瘤抑制率、WBC計數、Hb含量、PLT計數和骨髓有核細胞計數差異非常顯著(P<0.01)
我們分析它的成份,小金丹【外科正治全生集】:白膠香、草烏頭、五靈脂、地龍、馬錢子()、乳香(去油)、沒藥(去油)、當歸身、麝香、墨炭。各研細末,用糯米粉和糊打千捶,待融和後,為丸。功能:提膿袪腐。這是一個古老的中醫外科處方,安全性佳,也少副作用。進一步可發現其中如乳香(去油)、沒藥、白膠香含有一定量的三萜類化合物,這是當前被認為對抗癌症的另一線希望,其價格較低廉且副作用少,與高價推銷藥物(如上述)有千百倍的差別,是治癌抗癌不錯的選擇。
◎牛樟芝含三萜類化合物
牛樟芝氣芳香味辛苦、平。有祛風行氣、化瘀活血、溫中消結、解毒消腫、鎮靜止痛、抗腫瘤、提升機體免疫力之效;民間認為對於治療腹痛、腹瀉、嘔吐、食物中毒、毒蕈中毒、糖尿病、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有獨特功能。(以上說法多數未經醫學的檢定與臨床驗証)。倒是牛樟芝有含有生理活性成分,如多糖體、三萜類化合物、超氧歧化酶、腺苷、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核酸、凝集素、氨基酸、纖維素物質等。其中最特別的是它也含有效成分「三萜類化合物」,高達200種以上。牛樟芝的子實體長期使用的副作用:溶血、胃潰瘍、泄瀉、電解質代謝異常、排鈉障礙、水腫、血壓降低等副作用,因此必須進行不良副作用評估才可食用。
門診屢見有服用過量的牛樟芝造成皮膚病變、腸胃傷害、急性肝炎、黃疸等現象,對於過度渲染含三萜類化合物的優點,卻矇蔽藥物所含成份的副作用,造成病患趨之若鶩,誠屬不該。
◎到底什麼是「三萜類化合物」
三萜類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佈很廣,菌類、蕨類、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動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佈,尤以雙子葉植物中分佈最多。它們以遊離形式或者以與糖結合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游離三萜主要來源於菊科、豆科、大戟科等植物;三萜苷類在豆科、五加科、桔梗科、遠志科、葫蘆科等植物分佈較多。
三萜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通過對三萜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結果顯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膽固醇、殺軟體動物、抗生育等活性。如烏蘇酸為夏枯草等植物的抗癌活性成分,雪膽甲素是山苦瓜的抗癌活性成分。
茶籽油、橄欖油含鯊烯類化合物
其中「鏈狀三萜」多為鯊烯類化合物,鯊烯(角鯊烯)主要存在於鯊魚肝油及其他魚類的魚肝油中的非皂化部分,也存在於某些植物油(如茶籽油、橄欖油等)的非皂化部分。
遊離的三萜類化合物幾乎不溶或難溶于水,可溶於常見的有機溶劑;三萜苷類化合物則多數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搖後能產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樣泡沫,故被稱為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稱為酸性皂苷。
中藥多數含有四環三萜類
四環三萜類在中藥中分佈很廣,許多植物包括高等植物和低等菌藻類植物以及某些動物都可能含有此類成分。
存在於天然界中的四環三萜或其皂苷苷元主要有以下類型:
1.羊毛脂甾烷(lanostane)型:羊毛脂甾烷也叫羊毛脂烷,羊毛脂醇(lanosterol)是羊毛脂的主要成分,它也存在於大戟屬植物Euphorbia balsamifera的乳液中。
2.大戟烷(euphane)型:大戟烷是羊毛脂甾烷的立體異構體,基本碳架相同,
大戟醇(euphol)存在於許多大戟屬植物乳液中,在甘遂、狼毒和千金子中均有大量存在。乳香中含有的乳香二烯酮酸(masticadienonic acid)和異乳香二烯酮酸(isomasticadienonic acid)也屬於大戟烷衍生物。
3.達瑪烷(dammarane)型:棒錘三萜A(neoalsamitin A)是從葫蘆科植物棒錘瓜(Neoalsomitra integrifoliola)莖皮中分到的達瑪烷型三萜類成分。
4.葫蘆素烷(cucurbitane)型:許多來源於葫蘆科植物的中藥,如甜瓜蒂、絲瓜子、苦瓜等均含有此類成分,總稱為葫蘆素類(cucurbitacins)。葫蘆素類除有抑制腫瘤的作用外,還有抗菌、消炎、催吐、致瀉等廣泛的生物活性。
5.原萜烷(protostane)型:澤瀉萜醇A (alisol A)和澤瀉萜醇B (alisol B)等是從利尿滲濕中藥澤瀉(Alisma orientalis)中得到的主要成分,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用於治療高血脂症。
6.楝烷 (meliacane)型 楝科楝屬植物果實及樹皮中含多種三萜成分,具苦味,總稱為楝苦素類成分,其由26個碳構成,屬於楝烷型。
川楝皮為驅蛔藥,川楝素和異川楝素均有驅蛔作用,但異川楝素的毒性遠比川楝素大。
7.環菠蘿蜜烷(cycloartane)型:黃耆絕大多數為環菠蘿蜜烷型三萜皂苷,其苷元多為環黃耆醇(cycloastragenol)。環黃耆醇在黃耆中以與糖結合成單糖鏈、雙糖鏈或三糖鏈皂苷的形式而存在。黃耆苷V(astragaloside V)亦是雙糖鏈皂苷,其皂苷元的3位和25位羥基分別與糖相連。黃耆苷Ⅶ(astragaloside )則是自然界發現的第一個三糖鏈三萜苷。
◎中藥女貞子、白花蛇舌草、柴胡含五環三萜類
五環三萜類成分在中草藥中較為常見,主要的結構類型有齊墩果烷型、烏蘇烷型、羽扇豆烷型和木栓烷型等。
齊墩果烷(oleanane)型 又稱b-香樹脂烷(b-amyrane)型。此類化合物在植物界分佈極為廣泛,主要分佈在豆科、五加科。
齊墩果酸在中草藥中有的以遊離形式存在,如青葉膽、女貞子、白花蛇舌草、柿蒂、連翹,但大多數以與糖結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如人參、三七、紫菀、柴胡、八月札、木通、牛膝、楤木等。
中醫處方效果佳
單就含三萜類化合物就衍生多種的商機,確實也是醫界始料未及的事。然而中醫藥畢竟是須要正確的診斷與配製才能減少副作用與加強療效。在民間常用的中藥黃耆就含有大量的三萜類化合物,而人參則有人參皂苷,用於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療效,但對特殊的免疫機能過亢或偏低則易起不良的副作用。由此可知單純用藥物成份來做為中醫處方的依據並不恰當。而含三萜類化合物的應用規律在千年來的中醫處方原則(理、法、方、藥)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這是幾千萬人長久累積的臨床觀察心得,若只是用三萜類化合物來論中醫抗癌的成效,未免太小看中醫的功能了!

肝癌後期肝硬化腹水

  肝癌後期肝硬化腹水 林鉅超 醫師 【摘錄自命鑰:幸運的中醫之路 - 癌症與急雜病篇】 病患由西海岸名人介紹來診。 C 肝長期患者,併 肝硬化脾腫大,於 2007 年 4 月因發現肝癌行右肝部份 手術切除及 TACE( 經動脈化學栓塞 ) 。 2009 年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