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中醫抗癌的天空

中醫抗癌的天空

林鉅超 醫師
「中醫藥在西元200年前的東漢時代,治療約400萬人口的漢民族」,但在20世紀末的今天,中醫已不敷能力去維護台灣近2300萬多數人的健康,也無法全面周詳的擔起公衛保健的任務。它已經成為保健醫療的一環,淹沒在「健康食品」的聲浪中,沉睡在民眾的舊時記憶....
◎中醫的沒落與異軍突起
少有人會去關心中醫從什麼年代開始走入下坡。醫學史上的記載約是西醫學傳入近代中國的開始。近二千年來「中醫」還停留於師徒相授,秘術方藥,以華佗為尊,仲景為師,直到中醫推廣陸續廣設學校(1910年起)。而西藥盤尼西林(penicillin)的出現,瞬時打亂中醫「辨証論治」的陣腳,尤其是在戰爭時期,醫藥對傷者的救護機制,使得中醫與西醫的便利與效能明顯區別出來。中醫的背袱沉重,診斷無法客觀化,重質不重量,量身定製,因人而異,強調食療養生。而西醫學集合現代科技,日精月進,自X光透視、超音波檢查,以迄斷層掃描(C-T scan)、核磁共振攝影(MRI)、正子攝影(PET),多樣化的內視鏡檢查,使得疾病病灶一一呈現。分子醫學更企圖基因改造,使癌基因消失,這些是未來科技的理想,與現實的進展又有些許的差距。
抗生素的發現拯救了多數的人類與動物,也造成微生物鏈的巨大變化,飼養動物也得以大量繁殖。供需之間有著浪費與不足的隱憂,這當中產生的廢氣與附加產物,漸漸散播天地之間,濁氣充斥,溫室效應於焉發生,加上科技產品的大量製造,造成大自然的「聖嬰現象」反撲,它吞噬人類的成就,警告自然的不可侵犯。譬如為了少數人的利欲薰心,去打造「月球基地旅社」,就是這些思想意識在宰割自然的生命,「人」是兩邊刃,一是善,一是惡,今天的「惡」,是拿後代子孫的幸福去打造少數份子的貪欲。
西藥的進步漸漸進入分子化的作用,標靶(Target)藥物的產生是它的代表產品。只是標靶的科學外衣薰蒸渲染,誇大了作用,低估了負面影響。是否新的藥物會優於傳統的用藥?是否生命真的獲得了改善?存活品質是否提高?生命質量是否改善?這些往往被有意的忽略甚至漠視。
◎論「藥」無毒是丈夫
中藥的毒性與西藥一般但薄弱許多。毒性的產生往往是未經醫師的指導,或擅自服用所引起。藥物經過適當的炮製不但大大降低了毒副反應,也使得有效成份較易於萃取出來。例如中藥「附子」必須久煎1小時以上才能破壞其毒性,轉為強心救逆的作用。部份的藥材須經蜜炙,以使韖質減少(腹痛、噁心等症狀多半與之有關),如:川烏、草烏、天南星....等,這些不乏是良好的止痛藥,更是抗癌藥。動物藥(如:蜈蚣、全蠍、地鱉虫、蠐螬....),經醋炙後其成份較易於釋出,味道也少了腥臭,用於神經退化脫髓鞘病變、風濕病(rheumatic disease)、誘導癌細胞正常分化、修補膠原組織病變、改善抗原抗體反應。
中藥的劑型多樣化,因為製作過程與炮製方法,有湯劑、丸劑、粉散劑、錠劑、膏劑、酊劑、注射劑(台灣目前沒有),它們都有特定的適應症與用法,及使用禁忌。相對於西藥,中藥藥效略緩慢,但較為持久,治療以病因為主,服用較少出現不舒服的主觀感覺。有來自西方國家的外國病患在服用中藥以後,對於中藥(herb)的神奇功效頗為讚賞,對於如:氣喘、關節炎、鼻過敏、性機能障礙、腫瘤控制....等,都予正面的療效肯定。每次來台灣都會儘量的回診,他們相信「氣、血」可以藉由中藥來調節改善。因此不只是「中國功夫」,如今「針灸、中藥」在世界上正慢慢的在擴展;反觀中國大陸位居「亞洲經濟三虎」,民眾的消費力提高,因此中藥消耗量大增,台灣要取得的中藥資源競爭力降低,物價上升使得本地中醫藥的發展埋下另一隱憂的種子。
◎毒副反應與文獻統計
中醫治癌的效果可觀,卻少有大型的研究報告,因此受到部份西醫藥界的抨擊,說是「江湖術士」一派胡言。但是翻開醫藥文獻報告,近30年內有關中醫治癌的成效已經得到學界的認同,其中約有70%是採用「先西醫,後中醫的合作模式」,約20%是「同步採用中西醫進行」,另外的10%則是「西醫放棄,改用中醫治療」。以上三種模式,中醫治療雖處於被動的弱勢,但卻能締造漂亮的成績。例如:抗癌「清熱解毒」,改善急性的體內微血管內皮因子 (VEGF)釋出,於癌性肺積水、腹水、發熱、出血有明顯的療效。「化痰消結」的理論,涉及蛋白分解、polypeptie多胜肽反應、網狀內皮系統防護機制,不只是有形的痰(sputum),更是涉及腫瘤尚未成形(小於2mm)的破壞作用,與排泄代謝廢物,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活血化瘀」理論,對於微小血栓與成型的癌瘤(大於2mm以上)有誘導癌細胞正常分化,或使腫瘤萎縮,提高免疫淋巴T-細胞吞噬機能。「以毒攻毒」療法,多是具有「微毒性」的中藥,其前題是必須經炮製處理,經過適當的處理後,其毒性幾近於一般藥材安全範圍,與西藥抗腫瘤制劑引起的毒副反應對照之下似乎差距極為懸殊,只是中藥的毒性一再的被渲染誇大,而西藥的毒物反應卻認為是理所當然,厚此薄彼的心態自始自今未嘗改變,這也是中醫無能翻身的重要原因。
中藥「以毒攻毒」可以誘導癌細胞凋零死亡,或是使細胞正常轉化,或是使癌細胞分裂速度緩慢下來,或改變癌細胞表面的分子結構以利於抗癌性中西藥成份得以契合發揮效果,類似於中藥的標靶作用,於正常抗癌細胞基因P53的活化也有文獻証明。從毒物學而言,吃正規中醫中藥而中毒者,多是誤用劑量,如「蟾酥」引起心率異常,含菎類藥(大黃、番瀉葉)引起瀉下,蟲類藥未加處理引起皮膚過敏,含毒生草藥引起粘膜潰瘍或嘔吐、肝腎機能傷害,藥材被惡意添加西藥以求速效,或藥材品管不佳摻有重金屬(以「冬蟲夏草」最為常見)。或民眾往往聽信偏方,自行坊間購藥,或田野摘取服用,這都是多數中藥中毒事件背後的真正原因。
而抗癌西藥最大的毒副反應,應該是「致癌反應」,至於引起造血機能損傷、心肝腎機能異常、皮膚粘膜傷害、胃腸機能傷害,乃至於骨髓損傷引起再生不良性貧血或骨髓再生機能不良,諸如多許的可逆或不可逆傷害,因為有醫院嚴密的追蹤監視,其發生也被認為「可以接受」。中醫治病於此一追蹤檢驗評估如果能符合醫學標準,則抗癌治癌的天空也就更加寬廣而能貢獻一己之力!
◎中醫大部份是用「食材」來治病
各國都有其特色的食材與烹煮法,中國人將大多數的食材拼湊組配成治病的處方,其中不乏是家喻戶曉的藥膳名方,如:「當歸生薑羊肉湯、四物湯、四神湯、八珍湯、人參豬心湯、五行蔬菜湯....」。根據民國89年迄95年陸續公告的常用的食用中藥材就高達203種,包括:「大豆、百合、芝麻、松子、胡桃、淡菜、荷葉、菊花、黑棗、綠豆、銀耳、龍眼肉、山藥、牡蠣(殼)、橄欖、 麥芽、生薑、蜂蜜、萵苣、昆布、枸杞子、韭(不包含種子)、蔥、薤、葫(大蒜)、蕓薹(油菜)、菘(白菜)、芥、紫菜、棗、梨、山樝()、安石榴、橘、柑、橙、柚、枸櫞、金桔、枇杷、櫻桃、荔枝(不包含種子)、龍眼(不包含種子)、龍荔、橄欖、椰子、無花果、彌猴桃、砂糖、紅白蓮花、芰實(菱角)、芡實、胡麻、亞麻、小麥、大麥(不包含大麥芽)、蕎麥、稻、粳、秈(早稻)、稷、黍、玉蜀黍、秫()、黃大豆、鳢魚、鯉魚、鱒魚、鯇魚(草魚)、鯧魚、鯽魚、鱸魚、烏賊、章魚、蝦、鼈、蟹、蚌、蜆、文蛤、蛤蜊、豬、羊、黃羊、牛、鹿、兔、雞、鷓鴣、竹雞、鶉、鴿、蓮藕、蓮子、杏脯(果)、柿、黃精、牛蒡(根)、蘩蔞(鵝腸菜)、木耳、赤小豆(紅豆)、海藻、雀麥(燕麥)、蒜(小蒜)、薄荷.... 等等」,另有未詳細列舉。而大陸地區公告合法使用的食用藥材,其內容與上述有相當的差異,更加列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包括近九成的常用中藥材。所以說用「食材」治病養生,是中醫的特色,也是常用抗癌的主力配方。
◎「因與果」=「中醫與西醫」

地球會出現臭氧層漏洞,補隙敷漏要從根本環境改善做起,這是「病因」治療,假如能補天計劃那是「果」的補救。社會上的亂源是「壞人」作祟,雖有法律治「果」,但根本要從教育改進「因」源;人體出現病痛腫塊是「果」的體現,除了治「果」,也要改善身體致病的可能「因」素,從內而外;從治療的層面上來說,「開刀、放療、化療」都是以去除病的結「果」為首要,而中醫外科開刀技術近100年來未再提昇其層次,多從事於身體病因方面做邏輯上的歸類分析,以「內因、外因、不內外因」進行治療,以「身、心、外在環境」三大方向,為治療重心,效果雖不如西醫藥治「果」直接迅速,但能補其不足之處,而西醫藥的科學化進展,也適足予傳統舊中醫的部份顢頇思想,給予「科學式」的當頭棒喝;當醫學不再是僅只治「病」,而是以改善生命的身心質量或是創造新的生命時,「因、果」的糾結情懷也將消弭,醫學的發展必定再次的突破,為人類健康締造新的契機!

肝癌後期肝硬化腹水

  肝癌後期肝硬化腹水 林鉅超 醫師 【摘錄自命鑰:幸運的中醫之路 - 癌症與急雜病篇】 病患由西海岸名人介紹來診。 C 肝長期患者,併 肝硬化脾腫大,於 2007 年 4 月因發現肝癌行右肝部份 手術切除及 TACE( 經動脈化學栓塞 ) 。 2009 年肝...